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戏曲曲艺 » 杂技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5-1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 ...

  丰富多彩的节目,悠久的传统,构成了中国杂技独树一帜、绚丽多彩而古朴大方的艺术特色,卓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弥足自豪。概括起来可以十大特色称之:

  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第一个特点。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所谓“文戏武活”,即是指此,没有坚实的武功,那大褂里卡上上百斤的道具,还要从容自如,翻着筋斗变水变火是不行的。俗话说“京戏的筋斗杂技的顶”,其实筋斗和顶功也是分不开的,腰腿基本功的训练成为中国杂技艺术的基础。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晃板”、“晃梯”之类,凳上加凳,人上叠人,但顶上的人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这必须极冷静的头脑和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会取得,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

  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这个艺术特色在举世惊绝的《古彩戏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戏法古称幻术,汉唐即盛。中国戏法与西洋魔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魔术讲究运用声光道具,台面上金碧辉煌、铮光锃亮,中国戏法演员却只要一件长袍,一条薄单,平凡朴实,毫无华彩,然而这一身长袍却要变出千奇百怪的东西,从十八件大小酒席的菜肴至活鱼、活鸟,演员一个跟斗能献出烈火燃烧得熊熊灼人的铜盆,再一个跟斗又取出硕大无比、有鱼有水的鱼缸。中国古彩戏法门类甚多,灵巧精湛的演技几近神异,令举世称绝。《仙人栽豆》、《吉庆有鱼》、《连环》等项目在国际魔术界也公认为杰作。平中求奇的艺术特点尤其惊人,中国戏法表面道具极少,一切卡在身上,故而对四肢百体的功夫要求甚重。从变幻莫测的艺术中,表现人类的高超智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无到有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正是几千年来人民共同的美好理想。民间故事,神话里的宝袋、宝盆、魔棒之类是与戏法表现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前者依靠的是驰幻的想象,后者依靠的是巧妙的构思与苦功。

  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方台上,以双足来蹬,至于蹬何物体,几乎包罗万象,从绍兴酒罐、彩缸、瓦钟到桌子、梯子、木柱、木板和喧腾带响的锣鼓等等,轻至绢制的花伞,重到一百多斤重的大活人;被蹬物体,或飞速旋转,或腾越自如,从光滑的瓷制彩缸,到笨重的木制八仙桌子,都可以蹬得飞旋如轮,只见影子不见物象。过去蹬技以重为胜,近世发展轻重并举,轻薄如纸的花伞、彩毯,演员亦能蹬得飘逸非凡。“蹬伞”不只要有蹬技硬功夫,还要善于掌握空气浮力、阻力,才能完成优雅而抒情的表演。许多技艺都是以软硬功夫并重的基本功为基础的。“耍坛子”演员头顶都有一块磨得溜光不长头发的地方,这是苦练的印痕,而更为高超的“耍坛子”演员在轻重感觉通灵入化时,才留起长发来。“戏法”演员手法快捷,但练功装“压子”时长袍内要卡上二百斤的各种物体训练,四肢百体只有经过软硬功夫的苦练,才能达到通灵入化、游刃有余的表演效果。新兴的蹬技《锣鼓交鸣》把蹬技与打击乐演奏结合起来,可为更上一层楼。杂技艺术的不断超越精神,给人类的鼓舞是极大的,关键是欣赏者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