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戏曲曲艺 » 相声小品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5-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 ...

  雨歇风停,彩虹横陈,葱茏的绿野一望无垠。即使是一匹老马,面对此情此景,也会振鬃长嘶,义无返顾地奋蹄纵横驰骋于天地之间吧……

  这大概就是三立在79年间的外部与内部世界。

  那年春天,落实政策以后不久,他作为天津市文艺界的代表赴京出席了全国文学艺术界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时,曲艺界为全体代表奉献一台群星荟萃的晚会,大江南北各曲种的名家联袂登台,倒三是高元钧的山东快书,倒二是小彩舞的京韵大鼓,三立与王凤山的《今晚十点钟开始》压场,电视向全国进行了现场直播。

  晚会持续到十点钟左右,身着长衫的三立在潮水般的掌声中飘然登台。面向辉煌的大厅和热情欢迎自己的同行、观众,他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一个新的境界在脚下展开了。五十年代欣逢盛世的崛起,六十年代初期的再露锋芒,仿佛还在眼前,却都比不上此刻的风光,令人心醉。于是舞台上的他显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神采飞扬,一种焕发青春的老年人才有的活力。

  随后的几年,他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地的剧场,演出的段子既有重新整理的传统节目,也有新作品《看红岩》、《西江月》等,除去80年曾经因为劳累过度引起剧烈胃疼,与患心力衰竭的老伴一起住院治疗之外,几乎没有停止过业务或临时性演出。81年,他推出了何迟的新作《似曾相识的人》,成为这一时期很有影响的艺术创作。

  这段节目是何迟于79年创作的,经曲艺团领导转交到三立手上(又是厚厚一叠油印稿)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了。大病初愈的三立和瘫痪在床的何迟从而开始了二度合作。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再次携手并非偶然,他们的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最基本的是没有失去对生活、对事业的挚爱,对是非、善恶、美丑的鲜明爱憎。同时,他们都对各类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塑造人物性格,善于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表现真实、深刻的主题,这也是他们历次合作都取得了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似曾相识的人》,又是讽刺“以造反起家钻进党内,大搞极‘左’路线……欺上瞒下,仗势欺人,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一流人物的,何迟、三立多年来身受其害,当然对这种人都有着深切体会和入骨三分的认识,以痛切揭露和抨击为己任,所以新的合作可谓顺理成章一拍即合。

  象当年对《买猴儿》、《今晚十点钟开始》一样,三立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心血进行了加工润色。开头比原作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吆喝“我快啦!快啦……”,带出一付政治暴发户即将带队出国时的得意腔调;甲对要加入剧团的乙进行刁难,借机索要财物,把露骨的索取改为暗示,较为更接近生活的真实;三次敲诈勒索的转换、衔接力求自然贴切,同时设计出一个“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大黄书包”,让乙送礼的时候,趁着屋里没人直接放进书包里。这是个能够激起观众对生活中搞不正之风的干部的卑劣行径种种联想的细节。整个段子都采用第一人称。三立充分发挥了完全进入角色的表演风格,忽而板起极“左”的面孔,从政治上刁难对方,忽而流露出对乙的皮鞋、“大纹哗叽”制服和彩色电视机等物品的馋涎欲滴,忽硬忽软,若明若暗,于漫不经心只言片语中透出内心的真实意图,两付嘴脸,语气交替,转换衔接得天衣无缝,整个表演流畅自然,丝毫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他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艺术上的纯熟功力。

  在延安影剧院首场演出的时候,三立特意先郑重介绍这一段相声是何迟同志的作品,既出于对作者的尊重,也表达了他们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而只能仰卧病榻观看电视转播的何迟,对演出深为满意,认为“谁也说不了他这么好!”

  这并非合作者的过誉之同。《似曾相识的人》在表演上比《买猴儿》等更具难度,它的演出成功标志着三立对相声艺术特别是他所擅长的手法已达到了游刃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在巩固对口相声上的权威地位的同时,他又连续推出了一批单口笑话,很快就博得了人们的喜爱。除去在农场时期经常讲笑话之外,过去他在舞台上很少表演单口相声。许多人一直以为他是只擅于对口的,不料他在古稀之年异峰突起,又以精彩纷呈的单口小段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他会的笑话本来是极丰富的,有二、三百段之多,否则当年在农场也无法应付人们在地头、炕头以及每次开会前后的无休止的要求。复出以后,他从中精选了一部分情趣较高的重新加工,刻意雕琢;同时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人物、现象的观察、思考,新创作出一批针砭时弊、调侃世态的作品;还有的是取材于朋友、同事等偶然提及的趣闻轶事,凭着极高的悟性捕捉其中的幽默成分,渲染成篇。

  1988年3月的一天夜里,三立穿着肥大厚实的大衣,顶着扑面的寒风向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后台走来。市文联为庆祝《艺术家》杂志创刊,邀集京、津相声名家在这里演出。笑星们聚到一块儿,后台的喧闹可想而知。工作人员把他们嘻嘻哈哈的情景告诉三立,他听着边走边说:“别忙,等我进去骂他们,快上台了,不好好背活,瞎闹哄什么!……”其口吻如同长者斥责一伙顽童。他当然是有资格摆摆派头的。相声界素有讲究辈份的传统,而他于在世的同行中是辈份最高的了。

  果然,他一出现在化妆室,便如一鸟入林,百鸟压声,不用“骂”就秩序井然了。笑星们立刻迎上来,恭而敬之地尊称“师太爷”、“师爷”、“师父”或“师叔”,众星捧月般搀扶他到椅子上坐下,不约而同地在身边围成一圈。一位在场的报社记者反应机敏,不失时机地按下照相机快门,摄下一幅三世甚至四世同堂的“笑星敬老图”。

  三立手夹香烟侃侃而谈,不无爱怜地把每个小有名气的晚辈都真真假假地数落了一通,明明有些放“份儿”,又表示最不赞成讲辈份,长者未必比后生高明。他提起有一次,部队文工团的青年相声演员牛群在大街上追着他喊“师爷”,他硬是不回头不理睬,事后点着牛群的鼻子说:“一个军人,穿着军装,在大街上管一个干巴老头子叫‘师爷’,象什么样子?——叫‘师长’还差不多!”嗵地一声,笑星们都乐了,七言八语地把不在场的牛群着实挖苦了一顿。

  就在这天晚上,特约主持人、著名电视播音员赵忠祥和李小玢宣布演出开始以后,三立先向观众介绍了参加演出的每个演员,然后自己留在台上,首次推出了精心整理加工过的传统小段《家传秘方》。他身穿浅灰色的毛料中山装,戴着金框眼镜,梳理得十分齐整的银灰色发丝同眼镜一齐在水银灯下亮晶晶地闪光,身材修长,面容清瘦,颇有些许学者风度;他带着为人们所熟识的温和两狡黠的微笑娓娓道来,又象一位阅历丰富的风趣老人,给后生们说古道今讲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在街头买东西上当受骗的笑话。他先揭露出不良小贩爱玩弄的一些小把戏,如把土豆糊上泥当松花卖之类,介绍自己被骗的经历,然后引出精明的表弟,经常告诫他提高警惕莫贪便宜,如价格低廉的人参可能是香菜根儿,大力兜售的金戒指实为钢圈儿,都要留神辨别。表弟是很内行的。到此话锋一转——如此经验丰富的表弟竟也上当了!他患皮肤病,犯时其痒难耐,一次见小贩在街头叫卖专治皮肤病的“家传秘方”,五毛钱一包,每人限定一包,不准多买,招得路人争先抢购。表弟动心了,也挤进去买了一包。回到家里,后背又大痒起来,连忙取出“秘方”,是一个密封住的塑料袋,打开,里面是锡纸包,再打开,又是一个白纸包。表弟想:包装如此严密想必是灵丹妙药了。于是他一边在墙上蹭痒,一边强按急切、好奇的心情继续拆包,一层又一层,大包套小包……一连拆开四层,才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只写有两个字:挠——挠!

  三立念出最后两个字,台下有几秒钟没有反应。但这只是瞬间的沉默,没等他脸上故做惊讶的表情消失,观众席就炸了窝,大厅里笑声、掌声响成一团,持续了好几分钟静不下来……

  好一个“家传秘方”。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清理之中,深蓄浅出,大俗大雅,趣味全在实话实说,那骗局玄奥神秘而又简单实在合情合理,让你七拐八绕兜了一个大弯子回来翻然猛省哭笑不得好不气恼却又无话可说。故事很象古代《冷庐杂识》中的一则笑话。那里讲某人花三百钱购三条“秘法”,以图发家、不醉和治虱断根,“归家视之,则日‘勤俭’、‘早散’、‘勤捉’而已。大悔恨,然理不可易,终无能诘难也。”此处的谜底也是一句大实话,“理不可易”,却只有一条“秘方”。文章全做在拆包的过程之中。三立充分发挥入活巧妙、细针密线铺平垫稳的功夫,利用一层一层地拆包,不动声色地一步一步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他所精心构制的“包袱”上。临近“抖响”时,则熟练控制住表演节奏,语言与表情相互烘托,说到纸条上“写着两个字”,故意顿住,用意外、惊奇的目光向台下一看,把观众的好奇心调动到最高点,然后再低头注视手中的“纸条”,语调呆板而又非常清楚一字一顿地念出“挠——挠”,尾音干净利落地煞住,那简单得难以想象的谜底似乎被悬在了舞台上方,不慌不忙地等待尚在自寻烦恼的思索中纠缠的观众们反应过来……铺垫与煞尾是这个小段最吃功夫的地方。三立的表演可谓应付裕如举重若轻。一位知名的中年相声演员听后慨叹:“象这样的活,我们不敢说,故事越简单越难说,万一没掌握好节奏,念出‘挠挠’两个字,观众没乐怎么办?自己连台也下不去了……”

  三立的“帽儿戏”,以老到、精湛的演技“震”服了年轻气盛的小字辈,一回后台便又是众星捧月。在私下里常表现得文雅、持重的侯宝林之子侯耀文,一反常态,竟兴奋撒娇地把瘦骨嶙峋的“师爷”拦腰抱起,在地上转了两圈……

  散场后,在寒风中守候多时的观众们一拥而上,围住了三立乘坐的汽车,小青年们则朝车窗里大喊:“‘挠挠’——绝了!……”

  转过年来,三立参加在北京大碗茶茶馆举行的纪念作家老舍90周年诞辰的联欢活动,《家传秘方》再次引起轰动,著名话剧演员、三立的老朋友郑榕乐得直蹦!

  不长的时间,三立的单口相声小段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象取材于现实生活讽刺弄虚作假的《查卫生》、《学瞎话》;反映只知责人不能律己,眼看公物白白浪费竟不肯动一下手指头的干部官僚主义作风的《大会见闻》;捕捉社会上某种心态的《追》,以丰富的想象力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新意的《汽车喇叭声》,还有以国外生活为题材的《总统招婿》、《八十一层楼》等,都以独特的角度和灵巧的构思使听者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小段既富有幽默感,又贴近现实生活,选材于人们日常所熟悉的东西,这就大大拉近了表演者与欣赏者的心理距离,适应了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需要。三立在舞台上交替运用两种相声表演形式,忽而与凤山携手说对口,忽而单枪匹马讲笑话,左右逢源,纵横驰骋,笑口常开,好不风光。这是他在艺术上的又一个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