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戏曲曲艺 » 戏曲资讯 » 正文
 

????Q??????????????

发布时间: 2017-10-1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Q?????????????? ...

来源:戏剧网

阿Q和孔乙己是鲁迅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两个经典角色,也是戏剧舞台上的“常客”,但两人在舞台上“相遇”的机会却十分难得。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的曲剧《阿Q与孔乙己》(见图)别出心裁地将两个经典角色放在同一部戏中,编剧陈涌泉认为:“这两个人物性格的截然不同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注定他们潜在互生的强烈的戏剧性。”

  名同戏不同

  说起曲剧,喜欢戏曲的上海观众可能并不陌生。1999年,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北京曲剧团就曾携曲剧《烟壶》来沪亮相。近几年间北京曲剧团还曾携《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亮相第16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次年又携讲述曹雪芹与《红楼梦》的《黄叶红楼》在人民大舞台上演。不过大家眼熟的曲剧其实还应该加个前缀“北京”,全名为“北京曲剧”,是建国初期由魏喜奎等老艺术家创始,由老舍先生提议定名的新剧种,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而此次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的曲剧《阿Q与孔乙己》则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渐渐发展成熟起来。虽同名为曲剧,也同样从曲艺样式发展而来,但河南曲剧与北京曲剧却是两个剧种。

  创意有源头

  曲剧《阿Q与孔乙己》将整个故事放在了小镇未庄,久试不第的老童生孔乙己与赵府帮工阿Q在沿着各自命运的轨迹前行时,也发生了不少相交之处,最后孔乙己还当掉视若生命的长衫,买来酒和茴香豆为阿Q送行。说到为什么会把阿Q与孔乙己这两个人物放在同一部戏里,陈涌泉表示,最初是因为在报上读到一则消息,说日本一家剧社把鲁迅先生的多部作品结合在一起改编,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我的脑海里倏然划过一道亮光:把《阿Q正传》和《孔乙己》结合起来改编。”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作者将鲁迅小说中的阿Q、孔乙己、老拱、闰土等人物放在一部作品中了。陈涌泉认为,在阿Q与孔乙己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孤独、麻木,都深受封建制度的戕害,在喜剧的面具下,都包藏着一个悲剧的内核。” “把这两个人物集中在一起交叉对比,有助于感悟发现更多的东西。”

  有赞有争议

  曲剧《阿Q与孔乙己》由曲剧名丑杨帅学饰演阿Q,扮演孔乙己的邱全福则主工须生,亦兼丑行。自1996年首演后演出了50余场,曾在2001年、2002年、2003年三次晋京演出,还曾被拍摄成戏曲电影。不少专家都对这部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样的改编敢于探索、难能可贵。而争议最多的还在于舞台剧是否“有悖于原著”的问题,有专家认为,《阿Q与孔乙己》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上与原著有许多出入,是不可取的,而个别角色的思想性格更有悖于原著的本意。但也有意见认为,改编是二度创作,改编者融入自己的艺术思考和追求、对原著加以增删取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此,陈涌泉表示:“在改编原则上,我所遵循的是忠实于原著的路子,即在精神实质上是高度忠实,而非亦步亦趋、机械地‘复印’原著的忠实。”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