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表演类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4-2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1736-1795)??????????????????????????????????????????????????????????????????????????????? ...

  一作莲花乐。源出唐五代时的“散花乐”。最早为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宋代开始在民间流行,丐者行乞时经常演唱。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为莲花落最兴盛时期,北京既有专业艺人卖艺,也有旗籍子弟走局票演。他们为与乞丐演唱的大口落子有所区别,遂泛称小口莲花落。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分单唱、对唱、彩唱三种。单唱、对唱只用竹板、节子板伴奏,彩唱则由锣鼓伴奏。傅惜华在《曲艺丛论》中说:“莲花落原为民间清唱歌曲,后至嘉庆时复有取其演述故事之曲,则为彩爨之举。由歌者二三人分饰旦、丑两种角色。旦角为当时妇女之装束;丑角则着京剧之行头,面敷粉墨,载歌载舞,略如戏剧。而尤重于插科打诨,以资笑乐,名日彩扮莲花落。”莲花落曲调比较简单,只有上下句,其中有一些变化。常用的板眼有“慢三眼”、“垛板”、“散板”等。腔调分“平调”、“悲调”两种,另有〔哭柳〕、〔云里翻〕、〔海底捞月〕等特定曲调。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广泛吸收如〔五更调〕、〔叹十声〕、〔送情郎〕、〔十杯酒〕、〔十朵花〕、〔梳妆台〕等民间小曲而用之。

 

 

  传统的清唱曲目有《秋景天凉》、《摔镜架》、《百虫名》、《灵官庙》、《白猿上寿》、《目莲救母》、《黛玉悲秋》、《孟姜女哭长城》、《白娘子自叹》、《大西厢》、《宝玉探病》等。彩唱莲花落曲目有《王小赶脚》、《大娶亲》、《老妈上京》、《老妈开嗙》、《双锁山》、《丁香割肉》、《安儿送米》、《秦雪梅吊孝》、《赴善会》、《马思远》、《夫妻顶嘴》、《孙济皋卖水》、《刮地风》、《十里亭》、《刘全进瓜》、《杨二舍化缘》等。 清代中叶,北京即有了演唱莲花落的职业艺人,多在民间花会上演出。随后,又有旗籍票友学演。道光年间(1821-1850)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描述了其子弟票友的演出:“轻敲竹板弄歌喉,腔急还将气暗偷,黄报遍粘称特聘,如何子弟也包头?”光绪年间(1875-1908)慈禧太后曾数次召莲花落艺人进宫演唱,赏赐颇丰,并着选赵星垣等十几个艺人入宫充任教习,教宫中太监演唱。由此,莲花落一度昌兴。其时,京中多有莲花落会社成立,影响较大的有乐有群芳(后更名太平歌词)、乐善歌词、亿寿歌词、万年歌词、亿善歌词、万善歌词、击壤高歌、吉祥歌唱、乐善歌唱等。其中尤以乐有群芳曲目丰富、艺人技艺精湛。而清廷内务府掌仪司,奉慈禧旨意又特立一会,名为万寿无疆,费用皆由掌仪司支付。清末,莲花落与十不闲合流,一起演出时称“十不闲莲花落”。

  清末以来最著名的演员是赵星垣(艺名抓髻赵)和徐维亭(艺名徐狗子)。

  民国初年,莲花落女艺人迭出,据民国三年(1914)出版的《新北京指南》记,莲花落列于杂技门之首,著名的女艺人有张金红、于小凤、小艳云、赵翠玲、刘翠芬、金黛玉、小桂荣等。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杂耍园子里演出的莲花落演员有于瑞凤、常旭久等,在天桥、东四一带演出的演员有赵翠卿、贾玉山、贾玉珍、贾玉芳、屈国田、魏美英、关金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尚有关金凤等演了一些新曲目。其后,便罕有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