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编织类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2-11-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
舞龙舞龙


        将舞龙等民间喜庆活动列为比赛项目是我国农运会的特色之一。舞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之一。据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民俗活动中就有舞龙项目。

  说到舞龙,不能不提到龙的起源。中国龙是在古代众多氏族间不断兼并与互让中形成的一种综合图腾——以蛇为主体,集合狗脚、马头、鹿角、羊须和鱼鳞于一体的神兽。龙乃中国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中国人对之敬畏万分。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华夏的始祖和标志,历代帝王不仅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他的宫室器物都刻满了龙。
 
  舞龙最早是用来求雨的。据说,当时还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等规矩,经代代相传后,舞龙成为今天一种重要的民间喜庆活动。

  到了近代,随着华人的迁移,舞龙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舞龙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制造工艺越来越高超,龙的形体也越来越大,舞动起来,上下翻滚,左右盘旋。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全长384.3米的“世纪金龙”龙灯是世界上最长的舞龙龙灯,要由800人轮流舞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人们所以要舞龙,与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知识有关。他们幻想龙是管雨的,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二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自喻”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今天,在我们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

  舞龙头

  舞龙头是福建舍族祭祖活动中的一种仪式,由日、月、星等组成仪仗队。龙头用木雕成,涂上色彩,显得古朴、庄严。祭祖时,执龙头者随着鼓点作出各种动作,或进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有一定章法。

  舞龙头表现了“九龙” 出世及成长的过程,包含了“九龙出世”、“东海嫁水”、“行云布雨”。“深潭求亲”、“九龙归位”等套路的表演。

  舞麻龙

  舞麻龙流传在四川济州龙溪一带羌族人民之中,是祭祖中的一项体育活动。近年来羌族人民对舞麻龙这项活动加以改进,剔去糟粕,取其精华,保留了耍花棒、龙凤相会、神棍戏麻龙、跳神棍、麻龙追彩霞等套路动作。表演者腰间系一串铜铃,女的手执一根扎有彩球和彩带的彩花棒,棒上镶铁环扣和铜铃;男的手中的彩棍,一端用麻扎成精美龙头,另一端用拖有7米余长的麻髯为龙身。锣鼓声起,龙首时低时昂,麻龙飞舞,花棍旋转,龙击花棍,球戏麻龙。龙身甩动中发出的啪啪响声,与腰间的铃声,棍上的铁环声,歌声、鼓声、呼喊声交织混合,风格独特。

  舞草龙

  舞草龙是他佬族游艺习俗。草龙用禾秆草编成。编织者先编一条长长的草帘,编到最后分三个叉略往上翘起,象征“龙尾”;把草帘的另一头反折一层做两个弯角翘起,形似“龙头”;中间每隔约Zm扎一小捆椭圆形禾草,串上一根竹子做“龙身”。在龙头前面单独做一个圆形草团作为“龙宝”(龙珠),再进行一些装饰,在龙头、龙身、龙尾挂上一些彩纸,便在村头村尾舞起来。过罢春节,人们将草龙拿到河边烧掉,送龙回龙宫;平时如果村子里遇到什么灾害,或者久旱不雨,也扎草龙去河边焚烧,祈求“龙王”消灾、降福或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