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雕镌艺术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4-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3D???????????????????????????——????? ...

  这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飘逸的芦苇荡、雍容华贵的孔雀、神态各异的金陵十二钗、形象逼真的腾龙……栩栩如生的画作原料竟是废弃的鱼鳞虾壳。这些画面不仅色彩鲜艳,还给人一种3D的立体感。作者陈树荣老先生为自己的作品起了很艺术的名字——鳞甲雕画。

 

  今年67岁的陈树荣老先生出生在北塘,每一个海边长大的人似乎与大海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结。陈老也不例外,爱好绘画的他总想找到一种方式表现海的艺术。这个梦想一直到退休之后,他才得以实现。退休后,陈老上了几年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已颇具绘画功底。 2001年的一个秋天,他吃完海鲜后,看着桌子上细小泛白的琵琶虾爪儿,仿佛看到海边随风飘摇的芦苇,一幅芦苇飘荡的画面突然闪现在脑海里,抓住这一瞬间的灵感,陈老的第一幅鳞甲雕画作品就诞生了。在这幅用琵琶虾壳制作的《芦海夕阳图》中,他找到了今后发展的独门绝技。

 

  鱼鳞作画,原材料的保存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让腥臭变形的鱼鳞,既保持干净整洁,又要耐用,陈老费了一番脑筋,经过了半年多的反复试验,才总结出了一套“清洁—晾晒—防腐”的鱼鳞保存心得。“鳞甲雕画是一种非常精细复杂的技术活,一幅作品经常要花费包括洗、晒、防腐、拼接、裁剪、上色等12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每个工序还必须要小心翼翼,不然薄薄的鱼鳞一旦破损就要重新再补充设计,非常麻烦,所以只能慢工细活才能见真章。”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陈老的作品逐渐成形,被广大专家所认可。2004年10月,他带着得意之作参加了第3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他的作品《出淤泥而不染》不仅获得了博览会的优秀奖,还被收藏进博览会的大典。

 

  近来,陈老的好作品连连出炉,最爱的《孔雀图》和《兰闺雅集图》已经放在卧室收藏起来,每天睡醒,第一眼就能看到它们。《兰闺雅集图》是他最得意的一幅作品,金陵十二钗中的每个人物不仅表情各异,惟妙惟肖,而且还融入雕刻手法,让飘逸的裙摆显得格外立体,整个画面看起来层次分明。这幅作品共用4960多枚鱼鳞和虾壳,先根据构图拼接,再分别着色,1.8米长的画作,共花费了8个月才精雕细琢地完成。“不仅如此,经过创新后,这些用虾壳拼接的人物还能像年轻人喜爱的大头照一样‘换装’,非常方便创作。”说着,陈老拿出一个曾经做过的半成品侍女,轻巧地沿着发髻处轻轻一折,侍女的头饰和脸蛋就分开了。陈先生说,他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原作和自己的画面做很多的侍女图案,这样一来,只需要简单的“换装”就能让画面再现,也缩短了创作时间。

 

  作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生命力。带着这样的信念,陈老将让鱼鳞虾壳变成更多美丽的画作。寒暑假的时候,他还要将这门手艺给社区里的孩子们“开小灶”,希望能找到愿意传承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