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塑作艺术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5-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 ...

“泥人张”的彩塑《读西厢》历经百余年仍鲜艳如初

  也许你去过颐和园,也许你对园内的仁寿殿、玉澜堂、绘图长廊、苏州街、十七孔桥、大戏台等大名鼎鼎的地方印象还非常深刻。但是,你看到的颐和园并非完整的,有些地方导游小姐不会带你去,你在网上导游图上也不会查到。今天,记者就带你去逛几个这样的地方。

  乾隆“最爱”今只剩废墟

  万寿山的后山,路的两边遍植丁香,道路上方老干新枝交织在一起,阳光从绿叶的空隙中投下稀疏的光斑,在路面上微微晃动。五月正是花开季节,丁香花的清香四溢、沁人肺腑。但顺山路再向东行,在优美的湖光山色之间,一座雄伟、沧桑的遗迹却让记者感到惊异。

  颐和园管理处的李昆介绍说,这片废墟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赅春园所在地。该园建于1752年,是万寿山后山的一座颇具魅力的山地园林,1860年遭英法侵略者的焚掠后,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这些废墟是历史的见证,但因为此地位置较偏,前来参观的人非常少。”记者发现前来参观的游人与佛香阁、玉澜堂等热闹地方相比,几乎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赅春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其中名头最大的该是清可轩,该轩依山石而建,是乾隆当年酷爱的书斋。但记者站在当年清可轩所在地,却只能看到一片断壁残垣和几丛在风中摇曳的野草。在由天然险峻山石构成的原后檐墙上,还清楚可见当年乾隆手书的“清可轩”三个大字,在字的右边,两块山石之间有一块巨大的梁柱,焦黑的颜色仿佛在诉说那段烈火焚烧的屈辱历史。

  如果细心观察,还能在岩石上发现很多模糊的字迹,颐和园文物部的周尚云介绍说,这些字都是乾隆当年在此读书时吟咏清可轩的诗句,有数十首之多。

  “康熙百科全书”秘藏文昌院

  从澹宁堂出来,记者又来到了位于颐和园内文昌阁东面的文昌院,这座文物陈列馆刚刚于2000年建成,是目前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馆内陈展了上自商周下至晚清数以千计的颐和园精品文物,其中很多珍品在当时就是国之重器,但只留心于湖光山色的参观者可能难以赏识这些珍宝。

  文昌院内东侧有一“书斋”,宅内收藏有一套完整的《古今图书集成》。据介绍,这部书由康熙时期的陈梦雷编写。书的原名叫做《汇编》,康熙看过之后钦定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陈梦雷获罪,改由蒋廷锡重编。

  全书一万卷,1.6亿字,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字数的5倍多,它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被中外誉为“康熙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善、用处也最广泛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编成后,就成为很多读书人案头必备之物。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据当代学者余秋雨考证,王国维先生到颐和园这也还是第一次,是从一个同事处借了五元钱才去的,当时颐和园门票六角,他死后口袋中尚余四元四角。

  专家表示,王国维是否看到了颐和园的这部《古今图书集成》已不可考,但确证的是,在王国维家中的书架上,就有一部《古今图书集成》。

  九组“泥人张”绝品已过百岁

  在文昌院综合馆的西面是“聚珍馆”,馆藏了当年御苑中的装饰品、生活用品及慈禧接受的贺礼,很多电视剧表现的慈禧接受外国使节赠送的“火车型钟表”等在这里都有实物陈列。

  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馆内还收藏了九组珍贵的“泥人张”泥塑作品,作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竟然收藏民间艺人的“绝活”,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对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九组作品大部分是由清大臣庆宽在慈禧70寿辰时作为贺礼进献的,得到了慈禧的特别喜爱。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题材上说,这些泥塑不仅有《福禄寿三星》等应景作品,也有《羲之爱鹅》、《扁鹊采药》、《花木兰从军》、《风尘三侠》等浓厚民间色彩的题材,还有《读西厢》、《宝蟾送酒》等取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泥塑作品。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珍贵的泥塑作品制作于清代中晚期,由“泥人张”前三代张明山、张玉亭、张景祜三人制成,是“泥人张”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记者发现,虽然这些雕塑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不燥不裂、栩栩如生,色彩也非常鲜艳,制作工艺之精良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