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剪刻艺术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5-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30?????????????????????????????????????“??”???????????????????????????“??” ...

  仅仅30秒钟,剪刀旋转出几个曲线,一幅惟妙惟肖的人体侧面剪影立即呈现在眼前。被冠以“神剪”之称的汪元,只需一剪刀、一张纸、半分钟便能为你剪出一个“快照”。

  汪元出生在云南,血脉中有着高原人特有的豪迈与刚毅,还具有江南文人那种温文儒雅的气质。而正是这种刚柔并济集一身的气质塑造了汪元特有的艺术个性和那份对剪影执着的心。同样的,这类品性和才情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清爽简洁,细腻柔滑,纤毫必现。他剪的人物,轮廓分明,神形兼备;风景花木,摇曳影绰,形态万千;田原村舍,纤陌纵横,错落有致;鸟兽鱼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汪元从小爱好绘画和泥塑,10岁时独自一人背着画板去筇竹寺画神将肖像,回家后便对着画做泥塑。

  汪元与剪影结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一天,汪元去西山写生,远远便看到很多人簇拥一隅,他也遁入人堆,原来是一位老师傅正为游客剪影。剪影很受游客欢迎,当时等剪影排队的人特别多。那个年代能在名山大川留影拍照就很了不起了,剪影就类似摄影留念。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剪影和拍照相比,更显玩味。因为从剪影上,你只能看到自己的轮廓,没有具象的表情、没有色彩的明晰。看到剪影如此大受欢迎,汪元觉得剪影这门艺术与自己的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上前拜师学剪影。因为具备绘画基础,老师傅答应汪元给予简单指导。

  剪影的第一步是观察认识的对象,正如中国绘画中强调的“意在笔先”。只有能够正确认识对象并能进一步作出理性分析,抓住典型特征、选择正确的表现方法,方能达到下剪如有神,一气呵成的境界。万事开头难,为了这一剪之功,汪元最初以亲戚朋友为模特不断反复练习。头部各器官的比例,鼻子的高低,嘴唇的薄厚,颈部的粗细和长短,在创作时只存乎毫厘之差,但正是这细微的差异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因而剪影对技术的要求很精微。剪影对观察力的要求特别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对象的特征,才能做到形神兼备。

  汪元最初的训练很艰辛,因为难掌握要领,一个头像,往往要剪上几张纸,要花半小时甚至是一小时。不是头剪扁了,就是脖子剪长了,要么就是看不出神韵。汪元没有因此放弃和退缩,勤奋的练习和执着的追求,加上很好的绘画基础,汪元的剪影技艺进步飞快。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剪影,他毅然放弃云南省电影公司的“铁饭碗”。

  历经潜心研究和刻苦练习,汪元逐渐掌握了剪影的妙门。为了生计,他开始尝试在大观楼等昆明市内风景区为游客剪影。起初,汪元非常担心剪不好没有生意,但是他的剪影不但受国内游客喜爱,国外游客更是对这一绝技赞叹不已。汪元不仅以剪影解决了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由于年轻气盛,那时汪元并不满足于省内的发展。于是他扛起背包,拿起剪刀。一路剪纸,一路寻访祖国的名山大川,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无不有他的足迹。汪元每次出行,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游历过程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也给汪元带来不菲的收入。对于那段特殊的经历,汪元给自己下了“行者”的定义,用剪刀一路剪行的旅客。

  汪元的剪影题材丰富多彩,包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山水人物、花草树木、民族风情,但尤以剪人物最为擅长。人物剪影,尤其是在风景区给游客剪影,时间非常有限,要求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对象的外形轮廓有一个非常精准的认识,而且剪影和绘画不同,一剪刀下去,对于人物特征、塑型定位已有了一个绝对量的积累,其实速度都是其次的,关键突出的还是一个准字。准不仅表现在怎么把对方剪像,而且还要神似,有些时候也会加入一些即兴内容,可见眼中的观察力和手上的执行力才是最终的直接体现。

  这样的历练是无法复制的,没有常年累月经验的积累,单靠妙手生辉,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汪元获奖作品《阿诗玛》和《象背上的情侣》,关于细节的倾注他确实下了大功夫,除表现立体关系之外,黑白、纹理还有材质和线条的区别。毯子的花口、灌木的枝蔓、男女的曲线、建筑的菱角,这些都是取胜的关键细节。因此,细节是汪元总结剪纸的心得。再快的速度,如果没有细节的体现,那么作品仍然只是碎纸一片。

  20多年的剪影生涯改变了汪元的人生,他不仅为无数游客剪下美好的瞬间,也使得这位自称“民间艺人”的他,与国内外诸多影视巨星、体育明星以及知名人士结下了不解情缘。影视明星蜘蛛侠扮演者托比·马奎尔、濮存昕、刘德华、刘晓庆、朱茵;体育明星李宁、郭晶晶、龚智超、张国政;云南旅美画家丁绍光、围棋泰斗吴清源……汪元都为他们剪过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汪元的剪影艺术不仅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喜爱,也得到了文艺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肯定。1999年11月,剪纸作品《民族风情》在99中国民间剪纸博览会上,荣获优秀奖。2001年7月,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民族剪纸实物资料七套七件。2002年,《母子情》获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 《山花奖》和首届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奖。2004年10月,剪纸作品《阿诗玛》荣获全国剪纸邀请赛铜奖。2006年4月,剪纸作品在华夏和谐颂新春书画展获银奖。2008年10月,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分项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中国十大剪纸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