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剪刻艺术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5-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11?5????????????????????????????????????????????????(????“??”)????????????????????????????????????????? ...

  11月5日,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来到大荔县文化馆参观并指导工作,馆长张文详细介绍了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参观过程中,非遗展厅数量可观的朝邑剪纸,引起了蒋惠莉的极大兴趣。一度被认为已失传的朝邑剪纸,在大荔县的搜集、整理和保护下,再度呈现于世人面前。蒋惠莉指出,相关部门要继续保持热情,保护好朝邑剪纸及其传承人,让这种独特的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

  别具一格的朝邑剪纸

  朝邑剪纸题材多取自皮影戏,造型与皮影极为相近,内容多为戏曲故事,幅面不大,多以“小皮影”式的戏人和神话故事人物为主,精巧细腻、古雅隽永,虽形似皮影,但又不同于皮影,在关中戏文剪纸中别具一格。曾有专家评价说:“大荔朝邑戏文剪纸吸取了同朝皮影的造型特点,同时又发挥了剪纸的艺术语言,略皮影之分,趋于简,细线如发,趋于精。人物动态连贯整体,形象更为生动。虽形似皮影,但又不同于皮影,成为我国戏文剪纸中风格尤为突出的一派。”

  朝邑剪纸曾经是一种极为盛行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年俗、婚俗、丧俗、人生礼仪、祭祀、庙会等活动之中。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民俗文化不断萎缩,与民俗文化相依相伴的剪纸艺术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传承了千百年的朝邑剪纸遭遇失传的危机。而今,全社会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朝邑剪纸,这一艺术奇葩有望焕发新的生机。

  保存于1947年的剪纸熏样

  在民间,朝邑剪纸一直以来对大荔剪纸各种不同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长期缺少关注,一度被认为已经消失。近年来,大荔县大力开展非遗普查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到5月间,大荔县文化馆组织了一次深入的剪纸普查工作,不仅搜集了多达4000余幅的朝邑剪纸作品,还发现了一批年代久远、极具价值的朝邑剪纸熏样,最早的竟然出现于1947年(熏样是剪纸造型的一种保存手段)。

  更为可喜的是,普查中发现的两位年逾八旬的朝邑剪纸民间艺人,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宝贵的人文基础。经过整理提交,目前,朝邑剪纸已经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荔县文化馆从收集来的剪纸中精心选取了一百多幅形式各样,色彩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进行专题展览,使其成为剪纸艺人和剪纸爱好者学习、研究的重要阵地。

  保护剪纸艺人迫在眉睫

  朝邑剪纸再次被发现,固然值得欣喜,对它的保护更是一项亟待开展的工作,而保护传承人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正如蒋惠莉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文化,只能靠人来传承,保护不好传承人是不行的。因此,在抢救朝邑剪纸的措施中,首先就是保护剪纸艺人。

  保护朝邑剪纸艺人,不仅是关注艺人本身,更重要的是让艺人们保持对剪纸的兴趣和创造力。为此,大荔县文化馆在一系列针对非遗的培训中,专门开设了剪纸艺人培训,以此激发艺人的创作兴趣、促进艺人之间的交流,使失落的剪纸艺术再次活跃起来。

  此外,大荔县文化馆还尝试将剪纸做成馈赠礼品,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提高其知名度。为此,该馆向民间艺人有偿征集了一批剪纸作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人们剪纸的积极性。朝邑剪纸艺人都十分朴实,从没有期望这种祖辈流传下来“小技艺”能够创造收入,但是物质方面的鼓励仍使他们感到鼓舞。

  张文说,要使朝邑剪纸更好地传承,不仅要激发艺人的兴趣,还要给他们一些荣誉,精神上的奖励比物质上的奖励更会让艺人们感到鼓舞;同时,当剪纸成为荣誉,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门艺术。

  对此,中国剪纸陕西保护办公室主任陈山桥也曾满怀激动地赞扬朝邑剪纸的保护工作,并在大荔剪纸精品展上详尽的介绍了朝邑剪纸,建议组织撰写专著来记载这种民间艺术。鼓励大荔县做好朝邑剪纸的整理,将来可以为它出一部专著。所有这些愿景,都是对朝邑剪纸的关怀,有了这样的热情,相信朝邑剪纸将不再失落,它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