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民间艺术百科 » 正文
 

?????

发布时间: 2013-07-2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 ...

  一、历史溯源

  据考证,"卡斯达温"最初可能是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产生的祭祀礼仪。唐代以前,由于黑水河流域战事连连,它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所举行的一种征战祭祀活动,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年节、庆典、喜丧等祭祀仪式中的歌舞活动。

  二、卡斯达温的分类

  在黑水县的不同地区,"卡斯达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略有差异。

  黑水县扎窝乡朱坝村的"卡斯达温"主要表现狩猎的内容和形态。黑水县红岩乡俄恩村的"卡斯达温"主要表现征战的内容和相关状态。黑水县维古乡的"卡斯达温"则主要表现男女道别和为逝去的勇士举行丧葬祭祀的仪式歌舞。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只有在勇士的丧葬仪式上才穿铠甲衣跳舞,以示对勇士的崇敬。

  三、卡斯达温的表演

  卡斯达温是指穿着铠甲而跳的舞蹈。铠甲大约可分四种,即漆牛皮甲、象皮甲、藤甲、铁皮甲;其中,漆牛皮甲使用最多,又大约可分为整片甲和千叶甲两种,其中又以千叶甲使用最为普遍。这里以嘉绒黑水地区的卡斯达温为例,来解释卡斯达温的艺术特点。

  1、舞蹈过程

  俄恩村的卡斯达温的表演者所穿铠甲上身为背心式,无袖,背后挂有一铜铃;下身为裙式,上下连为一体;腰间配以色彩鲜艳的藏式布腰带和一把银鞘藏刀。所披铠甲均由约 8-10公分长、2- 4公分宽的生牛漆皮组成,并用由熟牛皮做成的绳子将其串结在一起;一副铠甲约 15-20斤重,部分漆皮上绘有图画,如身穿铠甲挥刀的武士以及祥云、矛子等。整个铠甲看起来似有一种威严之感,大约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中,铠甲除了保护身体外,也是一种装饰,以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铠甲在不穿时,可堆放成"宝塔"形状,并作为"神器"供奉。

  卡斯达温的表演大约为 7-8分钟,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开场,24位 (其中身披铠甲者两位、着水獭皮红色藏袍一位藏族男子手提刀剑威风凛凛地站成一排,老年人及德高望众者在前,年轻人在后 (以从左至右顺序排列)。由一中年男子用牛角壶为每位准备出征的武士倒酒,喝酒的武士按次序由左至右用一个酒碗传递。同时,一位年老者一边以悠扬庄严的嘉绒藏语高亢祈祷,一边用手指沾酒后洒向天空,以示对神灵的敬意和企求神灵的保佑;整个过程约 2-3分钟。

  第二部分是在致颂词结束后,队列开始以顺时针方向行进。这种行进方向反映了藏族歌舞的特色;因为"在藏族民间舞蹈中,在队列所走路线上,必须从左向右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圆圈前进,这和他们日常生活中转经筒、绕寺庙向右旋的方向是一致的。" 手提刀剑、身披藏袍的武士们在领头长者的歌声带领下,以厚重、苍凉而悲壮的歌声一唱一合、此起彼伏,并即兴式地不断加以"嗷--呵"的吼叫,整个队伍边歌边舞,以直线队列开始沿着晒谷场空地四周一边行进,一边伴以碎步移动、弓腰,一边做着古朴而典型的藏族舞蹈动作;当转至第三圈时,队伍在一阵"嗷--呵"的吼叫中突然开始由直线队列转为一种"蛇形队列",整个队伍在空地上蜿转前进,曲折回旋;速度逐渐由慢变快,武士们的情绪也由凝重而渐入激动亢奋的境界。这种"蛇形队列"在场地内行进两圈后,又在一阵"嗷--呵"的齐声吼叫中进入了整个卡斯达温的高潮--第三部分。

  这一时刻的到来似乎使武士们的激情以及对逐渐消失的民族精神的缅怀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当队行由"蛇行队列"变成数排"排山倒海"式的"冲杀阵"时,舞 (武者"醉"于"舞"的酣畅之中;武士们都高举手中兵器以势不可挡的气慨冲向前方,"呵--呵"的高亢吼声有节奏地伴随着"冲杀"此起彼伏。

  2、舞蹈风格

  在整个舞蹈中,其风格上主要是以古羌"大葬舞"中的跳卡斯达温为基础,又受了藏传佛教中跳神舞蹈的一些影响;因而可以说,俄恩村的卡斯达温实际上是藏羌两个民族在历史上长期融合的产物,也是嘉绒藏区作为不同的宗教民族文化交接地区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态。另外,除了藏、羌舞蹈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弓腰、曲背、弯膝、碎步移动、抖铃等动作都有典型展现以表达粗犷、浑厚、神勇、尚武的山地民族舞蹈特点外,其鲜明的舞蹈节奏也给人以深刻印象。在舞蹈中,节奏多兼有切分和混合节拍,这就使得音乐的强拍被改变,并使其节奏在"舞者"身上似乎充满着一种野性与自由的"生命力",而这种艺术上的"冲动"更使得俄恩村卡斯达温中所展现的尚武精神充满着原始、古朴、勇敢以及在对神灵的膜拜中产生的内在的"张力"。

  在卡斯达温的表演过程中,舞者反复吟唱的旋律为10小节,属 2 / 4拍和 1 / 4的混合节奏并在 1 / 4拍时出现连续的强拍,表演者也因此能够更好地利用不同的强拍节奏以表现出雄壮、有力的艺术气势,而有的学者就将这种气势归纳为整个氐羌系舞蹈的基本共性特征--"虎气"。

  另外,在和黑水一山之隔的理县等羌族人聚集地也流行卡斯达温或称"跳盔甲",其舞蹈和黑水地区的卡斯达温也有相同之处。如:"男青年披甲戴盔,肩系铜铃,手执刀、矛、弓、剑等古老兵器,以歌开始,起舞止歌"。 又如:"'哈日',羌语意为'我们要进行练兵演习',属出征前誓师的军事舞蹈"等。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偶然的,它既代表了岷江上游地区卡斯达温文化的普遍性,又表明了嘉绒藏族与羌族这两个同出氐羌系民族在文化传承上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