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民间艺术 » 编织类 » 正文
 

文化部怎样加强文化与体育结合力度?

发布时间: 2012-11-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未知   浏览次数:
摘要: ...
落实计划落实计划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工作座谈会日前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研究部署全民健身工作。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韩永进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他表示,《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全民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韩永进说,《全民健身计划》颁布以来,文化部党组高度重视,努力搭建文化与体育相结合的广阔平台,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与文化工作,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功能,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在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注重引导和鼓励公共文化单位,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等积极利用自身设施组织开展相关体育健身活动。

  二是将开展特色体育活动的地区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在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中,充分考虑各省体育、竞技类项目的资源分布情况分配相应名额。经过评审,青海省海晏县赛马、格尔木市乌图美仁那达慕等体育类项目入选并被正式命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三是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许多优秀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审过程中,注重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予以保护。国务院已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传统舞蹈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达294项,少林功夫、太极拳、摔跤、沧州武术等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武术和体育项目均已入选。对于列入名录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国家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已补助抖空竹、邢台梅花拳、满族二贵摔跤、苌家拳、土族轮子秋等9个省区的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0万元。

  四是利用宣传展示活动为传统舞蹈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搭建展示魅力的平台。在“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中,积极鼓励和支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参加,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间体育项目。2011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主题活动,邀请了陈氏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及弟子参加,使观众近距离欣赏了太极拳的绝妙境界。在“全民健身日”期间,有些非遗项目也登台献技,达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五是推进传统舞蹈、体育项目进社区、进校园。传统舞蹈、体育项目具有健身、娱乐和陶冶性情的作用,备受人们喜爱。各地充分利用传统舞蹈的民族特色,挖掘其健身精髓,编排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融体育、舞蹈、健身为一体的民族健身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文化部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目前,一些学校已将当地的传统舞蹈、体育项目纳入现有的课程。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摆手舞、鼓舞等纳入了常规教学课程和课间操,陕西省将安塞腰鼓纳入学生体育课程。

  对于在2012年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韩永进表示,文化部将继续按照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分工,继续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一是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有关设施,积极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二是在2012年组织开展的第十六届“群星奖”音乐、舞蹈类复赛,以及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等重点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鼓励各地创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全民健身理念的文艺作品,共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三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评审中,继续关注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四是积极与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协调合作,继续推进群众性传统舞蹈、体育类项目进社区、进校园,促进《全民健身计划》活动的广泛开展;五是继续开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